为更好发挥红色资源在党史学习教育中的重要作用,邵阳市委宣传部、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确定了《邵阳市就近就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场地推荐名单》,各级各部门各单位在党史学习教育指定书目、认真开展专题研讨交流的基础上,可以此为参考,就近就地利用革命遗址旧址、革命博物馆、纪念场馆、爱教基地等开展党史学习教育,传承好红色基因,更好达到学史明理、学史增信、学史崇德、学史力行,学党史、悟思想、办实事、开新局的目的。
武冈市就近就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
现场教学场地推荐名单
一、武冈市革命历史纪念馆
武冈市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武冈市中心城壕路47号,于1995年建成开馆,占地面积1200平方米,建筑面积800平方米。主体工程采用仿古建筑,融古典美和现代建筑美于一体,顶部覆盖金色琉璃瓦,四角飞檐如钩,还有雕梁画栋。纪念馆内共分四个展厅,共有展品286件,其中原件98件,从工农革命运动的兴起、扑不灭的星火、抗战中的武冈、黎明前的决战、武冈换新天等五个方面陈列了武冈人民从1919年至1956年的革命斗争史实,系统而详实记录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,武冈人民为推翻帝国主义、封建主义、官僚资本主义“三座大山”,前赴后继,浴血奋战,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。
2007年6月被列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;2016年被列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;2019年8月份获“湖南省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”荣誉称号;2020年被列为湖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二、武冈市邓元泰镇红军桥
红军桥(木瓜桥)位于武冈市邓元泰镇木瓜村东,是连接木瓜村与沙洲坪的交通要道。桥始建年代不详,清康熙五十年增建桥亭,同治八年重建。桥全长44米,面宽4.7米;四墩五拱,墩上叠木,拱间架木,木以上石板加重压固,构成12排木架长廊。桥廊两端砌青砖牌楼,门额泥塑楷书“木瓜桥”三字。
1930年12月,李明瑞、张云逸和邓小平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离开起义地广西百色后,由桂入湘来到武冈。听说有兵从广西而来,村民们吓得弃家逃命躲进山林,整个村庄变得空空荡荡。傍晚时分,躲在山林的村民隐约见到了一支约4000人的部队从西北面开来,先是经过木瓜桥,然后缓缓进了村庄。“他们的装备简陋,穿着褴褛,已经进入冬季了还是穿着单衣服,随身只有一条灰色军毯。”当时的村民们还不知道这就是红军,所以没有一个愿意下山,在山上熬了一个不眠之夜。第二天天一亮,村民们看到红军排着整齐的队列离开了村庄。为防不测,村民们在山上待了好一阵子,估计人马确实已经远去,才小心翼翼地下了山。下山后,村民们惊呆了,展现在眼前的一切完全在他们的想象之外:昔日脏乱的屋前屋后竟然破天荒被收扫得干干净净,每家每户的门锁完好地悬挂着。在木瓜桥的西端桥头和附近的菜地里,村民们不仅看到了红军将士书写的标语,还发现了很多被拔掉了萝卜的土坑,每一个新鲜的土坑里,都放有一枚铜钱。通过更多的细节,村民们终于知道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。
红七军到达这里时,已是千里转战,弹少粮缺。由于村里人全跑光了,他们没有擅自踏入村民的家门,忍受着寒冷的北风露宿在桥廊里、屋檐下。饿了,就到菜地里拔些萝卜充饥,为了不让村民们受损,就在萝卜坑里放一枚铜钱。木瓜桥既是当年红七军途径武冈的历史见证,也是红军军纪严明、关爱群众的历史缩影。2015年,武冈市邓元泰镇红军桥(木瓜桥)被列为邵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。
来源:中共武冈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
作者:中共武冈市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
编辑:刘雄飞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ap.newswugang.cn/content/2021/04/22/9221480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