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下载
千年古城、福地武冈,书写文旅发展的“下一页”
2025-07-02 19:48:21 字号:

盛唐诗人王昌龄“穿越时空”踏月而来,“六九福地”千年古城墙邂逅现代光影艺术,卤菜飘香与丝弦雅韵交织共鸣。

6月29日至30日,以“千年古城・福地武冈”为主题的第四届邵阳旅游发展大会在武冈盛大启幕。

这场盛会,历史与现代激情碰撞,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,不仅为邵阳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,更在“办一次会,兴一座城”的理念推动下,向世界敞开怀抱,诚邀八方来客共赏山水之美、共品文化之韵、共享发展之机。

共赏山水之美,旅游版图“全域生辉”

武冈,这座拥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,在湘西南的山水之间,静静矗立。古城之道悠长错落,与周边苍翠的山峦、清澈的溪流相映成趣,历史的厚重感与自然的灵秀之气在此完美交融,孕育出独特的地域风情。

有古色、有故事。斑驳的城墙,风化的砖石,诉说着岁月的沧桑;幽深的街巷,古朴的建筑,弥漫着浓厚的人文气息。漫步于古城的青石板路,彷佛听到时间在路旁木楼间穿堂而过,一眨眼就看到往昔的盛景繁华。

有绿色、有灵气。云山国家森林公园,被誉为“楚南胜地”“第六十九福地”,是大自然馈赠给武冈的一块瑰宝,森林覆盖率高达95%以上。登上云山之巅,俯瞰群山连绵,云海翻腾,呼吸着清新的空气,心中的烦恼与疲惫瞬间消散。

有红色、有底蕴。位于武冈城区的黄埔军校二分校旧址,承载着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。走进旧址,细细观摩陈列的文物和照片,在这里,我们看到无数青年怀揣着救国救民的理想,投身革命,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事业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和热血。

这些得天独厚的文旅资源,共同构成武冈面向世界的闪亮名片。但随着游客对深度体验、多元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,单一景点已难以满足游客多元需求,构建全域旅游生态成为城市突围的必由之路。

文旅融合的本质,是让文化资源学会“自我造血”。为激活文旅经济动能,武冈积极探索出了自己的解题思路与创新实践。

近年来,武冈强化全局意识、精品意识和合作意识,全面梳理文旅资源禀赋,突出“旅游景区—旅游城镇—旅游通景公路”三大环节,推出古城、云山国家森林公园、中山堂、国防教育基地等4条精品旅游线路,设计开发生态游、自驾游、亲子游等,带火了天下第一楹联村双牌浪石、越野避暑胜地稠树塘小南山、邓元泰赤塘生态茶场等乡村旅游,走出了全域皆景、全域可游、全域精彩的新路子。

打造好“点”、串联好“线”、统筹好“面”,这一切实践,都围绕着空间脉络清晰展开。从古城探幽,到云山揽胜,从红色寻踪,到乡村拾趣,武冈的旅游版图正从“点状发光”走向“全域生辉”。

共品文化之韵,“历史文脉”赋能时代

文化是旅游的灵魂,旅游是文化的载体。邵阳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,如何将这些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发展的动力,是此次旅发大会探讨的重要议题。

夜幕下的武冈宣风楼,成为天然的历史舞台。

“青山一道同烟雨,明月何曾是两乡。”本次旅发大会开幕式以“诗客游城・古今共情・福泽同享”为叙事主线,邀请“王昌龄”担任“时空引路人”,通过《古城迎福》《明月何曾是两乡》《福地武冈》等节目,铺展出武冈千年文脉与时代风华交织的诗画长卷。

无人机阵列组成的“六九福地”金色印章缓缓落下,与地面上舞动的明代迎宾礼形成震撼的时空对话;武冈丝弦《雅韵颂国泰》在传统曲艺中融入现代编曲,琵琶与电子音效的碰撞引得观众阵阵喝彩;时空诗酒情景剧里,王昌龄与陶渊明、韩愈等文豪“对饮论道”,将武冈卤菜、丝弦等元素巧妙融入诗词对话,“若知千年后有此等美味,你那《芙蓉楼》怕是要改名《卤香楼》咯”的诙谐台词,让现场掌声不断。

“这种‘文化+科技’的呈现方式,让千年历史活了起来。”来自长沙的游客李女士感叹,“尤其是无人机组成的武冈长卷,仿佛真的看到了古城两千多年的沧桑变迁。”

华灯初上,流光溢彩。在都梁路的行浸式演出中,龙灯腾跃、书生题字、仕女赠花,游客提着灯笼跟随“王昌龄”的脚步,穿越至明代市井。

鼓乐喧天,笑语盈街。在“抢新米・接新福”活动中,6米9高的尝新塔挂满福袋,18个乡镇选手同台竞技,将农耕文化的祈福仪式转化为全民参与的欢乐盛宴……

在文化消费升级的背景下,如何让厚重的历史文化“活起来”“火起来”,是城市文旅发展的核心命题。去年以来,邵阳紧紧围绕答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南工作汇报时提出的两道“融合命题”,积极探索实践,在文化与科技、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之路上不断迈出坚实步伐。

共享发展之机,“文旅经济”再启新程

在文旅产业深度融合与全域旅游蓬勃发展的当下,城市文旅品牌的塑造不仅关乎文化传承,更是区域经济转型的关键引擎。

30日上午的文旅推介会上,武冈市相关领导对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进行了全面推介,诚挚邀请各地游客前来观光旅游,邀请各界人士投资兴业,共同参与武冈文旅产业的发展。

一方面,政府以“政策激励”为抓手,优化营商环境、提供全链条保障服务,让流量数据转化为发展实效。

数据显示,2024年,邵阳全市接待国内游客5664万人次,同比增长17.24%;实现旅游总收入594亿元,同比增长14.42%。2025年一季度延续良好势头,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600.6万人次,增长12.27%;游客总花费166亿元,增长11.67%,彰显出当地文旅产业的强大吸引力和发展活力。

实现从“过境地”到“目的地”的转变,武冈创新推出“引客入武”激励政策:旅行社组织3000人以上团队游览收费景点,即可获每人3元奖补;市外一次性订房15间以上,每间补贴30元/晚。目前北京汇旅、广西沐云等十余家头部旅企已建立长期合作。

同时,以“文化IP”为锚点激活资源,实现“旅游+”和“+旅游”的产业升级。武冈聚力打造“旅拍之城”,推出大明华服秀、非遗街区体验;建成全国首个卤菜非遗博物馆,形成“文旅+美食+运动”全产业链。

本届大会的溢出效应也正在加速显现:西直街历史文化街区的夜游不夜城、非遗民俗体验等活动,让千年古城日均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;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通过“全民健身跑・登顶云山”等活动,品牌热度显著提升。

另一方面,企业“以投促兴”,在政府的引导与支持下,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,在文旅项目开发、运营管理等方面大展身手。

文旅推介会上,签约项目涵盖景区开发、农旅融合、文旅运营等多领域,分三轮进行。武冈市成为焦点,签约云山国家森林公园运营、青少年实践基地、旅游产品推广及“云上小南山”文旅项目4个;县域特色项目同步落地,包括隆回云尚花瑶生态度假村、新宁高尔夫球生产基地、洞口茶铺茶场五星民宿等;企业合作深化,湖南芒果文旅、汇旅国际、深圳前海中镇等15家企业参与投资,推动资源与市场对接。

千年古城不老,六九福地常新。文旅产业的繁荣不仅需要资源禀赋,更依赖于市场化运作与多方协同的生态构建。邵阳市长程蓓指出,邵阳将持续答好“科技赋能文化、文化塑魂旅游”两道融合命题,推动文旅产业从观光向体验跃升。

文旅经济的核心在于“人气”,而人气的根本在于“人心”。所谓福地,就是让每个时代都能找到自己的坐标,武冈的千年答案,不在历史的繁荣里,而在政企协同、百姓共情、资本共振下,共同书写的下一页。

来源:新湘评论网

编辑:张雄伟

点击查看全文

回首页
返 回
回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