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现在水龙头一开,洗衣做饭随时都有水,再也不用半夜起来抢水了!”9月24日,武冈市大甸镇栗山园村村民毛祖武望着家中哗哗流淌的自来水,脸上洋溢着欣慰的笑容。这一日常场景,对于地处大甸海拔最高点(730米)的栗山园村133户村民而言,曾是多年的期盼。随着武冈市水利局推进农村饮水保障突出问题专项整治“突击战”,该村城乡供水一体化末端改造工程全面完工,“水压小、常停水”的用水难题得到彻底解决。
栗山园村位于孔家团水厂供水管网最末端,地势高差达260米,1至6组长期面临“用水难”。长达50多公里的输水系统、3级加压泵站运行中任何微小故障都易导致停水,“看天用水、按时接水”成为村民常态。
民有所呼,政有所应。武冈市水利局在摸排走访后,迅速将栗山园村供水问题纳入重点整治清单,组建工作专班,联合武冈湘水水务有限公司实地勘测论证,最终确定在李家岭增建一座60立方米调节池,有效补齐水压水量短板,打通城乡供水“最后一公里”。今年9月电话回访显示,该村用水户满意率达100%。
“过去洗菜做饭都要抢时间,夏天更是提心吊胆。现在水一开,又大又稳,心里踏实多了!”村民欧德教道出全村人的心声。
栗山园村的“水脉畅通”,是武冈市持续夯实农村饮水安全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武冈累计投入约12亿元,以“城乡供水一体化、区域供水规模化”为路径,推行“大水源、大水厂、大管网”建设,实施“一张图规划、一家公司运营、一套标准服务、一个部门统管”的县域统管模式,构建起“同源、同网、同质、同服务、同监管”的全域供水体系。
在湾头桥镇青龙村,自来水入户工程也在全面推进。此前因主管网未覆盖,群众自建成本高;如今管网延伸至各院落,入户率达100%,村民用水负担大幅减轻。
“通过县域统管、标准化运营,我们有效解决了农村供水工程‘小、散、多’、管理粗放的问题。”武冈市水利局副局长段世团介绍。目前,全市规模化水厂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95.7%,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99.8%,农村供水实现从“有水喝”到“喝好水”的跨越。
农村饮水保障非一劳永逸。下一步,武冈将持续推进老旧管网改造、单村工程规范化管护与服务提升,加强从“源头”到“龙头”的全过程水质监测与水源保护,动态排查整改问题,确保供水工程长效运行。
“要让每一位群众都能持久、安心喝上‘放心水、幸福水’。”段世团说。截至目前,武冈已累计排查整改农村饮水问题40个,改造延伸管网近1.9万米,惠及群众近2万人,投入整改资金147万元,农村供水安全保障网越织越密、越筑越牢。
来源:新武冈
作者:王茜霆 刘洁 通讯员:郑永根
编辑:刘雄飞
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。
本文链接:https://wap.newswugang.cn/content/646943/60/15313257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