立即下载
用声音点亮生命——一位“特殊”诵读者的向阳而生
2025-11-04 16:16:29 字号:

用声音点亮生命——一位“特殊”诵读者的向阳而生

用声音点亮生命——一位“特殊”诵读者的向阳而生

他坐在武冈市邓元泰镇财政窗口的办公桌前,身后是琐碎的日常,眼前却是一片无垠的文学旷野。当夏旭开口诵读时,标点成了呼吸的顿挫,文字化作流淌的光——这是一位非科班出身的诵读者,用生命裂痕中长出的力量,重新定义了“朗诵”。

从园林绿化到诵读宇宙

中专学园林绿化的夏旭,从未想过自己会与朗诵结下生死之缘。在武冈城庆晚会、春晚的舞台上,他曾是聚光灯下的主持人,直到2019年一场大病将他困在床榻四年半。“在湘雅医院抢救二十多天,那是人最好的年华啊……”他轻声重复着,像在抚摸岁月的伤痕。

图片

图片

鱼缸里的自由与禁锢

病中最灰暗的时刻,一个鱼缸成了他的精神方舟。“我看着鱼游来游去,觉得自己也该那样自由。”说着这话时,他眼底有涟漪荡开。四年半的禁锢,最终被一句“活着就好”轻轻托起,而这举重若轻的背后,是朗诵织成的救命绳索。

在“诗意中国”找到声音的脊梁

真正让他破茧的,是央视“诗意中国”的舞台。当他念出《在欢呼的人群中》里“寻找赵山西、钱山东、孙河南”时,无数私信如潮水涌来。“那时我才发现,我也有能量穿透屏幕。”没有专业桎梏的他,以情感为唯一法则,让每篇文字都长出独特的脉搏。

图片

轮椅上的几十米,是朗诵铺成的路

如今的他能坐着轮椅行几十米,在阳台种花,对着话筒诵读。他说朗诵是后半生不可分割的部分,而听众们听见的,何止是声音?那是破碎与重建的生命证词——当他在《欢呼的人群中》寻找战友时,何尝不是在寻找病榻上迷失的自己?

》》后记

武冈融媒的录音室里,夏旭的声音再次响起。没有学院派的雕琢,却带着泥土的生机与裂缝里的光。若你问他何为朗诵,他大概会笑答:“是活着,是鱼缸外的江湖,是轮椅滚过几十米时,耳边吹过的每一阵风。”(文/寒号鸟)

别推荐丨夏旭、田源诵读作品《在欢呼的人群中》

来源:武冈融媒

编辑:刘凡

点击查看全文

回首页
返 回
回顶部